新闻资讯

摆摊10年,痛点一朝变亮点

2021/10/20 0:00:00 人评论 次浏览

开栏的话

我市继去年10月成功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后,今年又吹响了“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”的号角。

今起,本报推出“一人一地看变化”系列报道,记者实地采访市场经营者、社区居民、公安民警和志愿者等普通人,展现看得见、摸得着和感受得到的创建成果,并通过记者的笔触,传递我市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常态长效管理的最新进展。敬请关注。

10月18日下午,走进改造后的市区城河农贸市场,干净整洁、宽敞明亮。地面铺设了全新的防滑砖,配备了自动洗地机,换上了先进的通风换气系统和完善的排水系统,还为档口配置了灯光、装饰等设施让人耳目一新。记者不由得感叹:农贸市场上了档次。

“以前可不是这样的。”袁裕美在这里摆摊已有10年,说起市场的痛点,她列举了不少:电线纵横交错,公共厕所说堵就堵,地面坑坑洼洼、骑行道比比皆是……

城河农贸市场建于上世纪90年代,紧靠和平路,辐射开来华府、城河新村、滨江花园等社区,是典型的城区农贸市场。

“碰上下雨天——‘皮鞋出摊,雨鞋收摊’。”2013年的一天,袁裕美的哥哥开车从南京过来探亲,结果刚走进市场便摔了一跤。回南京后,哥哥打来电话:“真是心疼你们啊!”从那以后,她再没好意思让亲戚登门。

“农贸市场环境脏乱差,既是市场经营者的‘心事’,也是城市治理者的‘心病’。”城河农贸市场负责人顾向阳说,“改造农贸市场,就是补齐民生短板。”

改变,如何发生?

2018年起,我市将农贸市场提档升级作为“一号重点工程”,城河农贸市场也位列其中。

当年3月份,改造工作按下了启动键。不久,一份调查表发到了袁裕美手上。看到“农贸市场改造意见征集”字样,她眼前一亮,“当然填愿意啊!”认真填写意愿建议后,生怕摊主们达不成共识,袁裕美逢人便提醒。

不久,10余位摊主代表,带着反馈意见,在市场会议室展开了一场协调会。会上,袁裕美代表摊主发问:“架空电线能否集中入地?”“厕所可不可以提档升级?”……“管网都入地”“路面全部铺上防滑瓷砖”……参会的有关部门、市场管理方认真记录,一一作答。

最终结果出炉,摊主们所提的意见全部采纳。“当时,会议采取当场唱票公布结果,当100%的支持率一出来,我的心就落了地,没想到我们说话这么管用!”袁裕美笑道。

改造伊始,袁裕美每天都要到施工点转一转。一次,摊主们反映电瓶车停车位偏少,不能满足停车需求。袁裕美赶紧找市场管理方及施工方反映。召开两次协调会后,摊主们的意见得到了采纳,市场门前的空地处,增设了一排停车位。

如今,城河农贸市场焕发新颜,吸引了众多新的客源,袁裕美的生意也更好了。

链接:近年来,我市扎实开展农贸市场管理提升行动,制定《城区农贸市场综合治理实施方案》,向城区11个农贸市场派驻挂钩工作组,督促市场对存在问题进行持续整改。同时,坚持问题导向和创建惠民原则,除督促市场全面达到创建标准外,还结合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,推进农贸市场提档升级,打造标杆典范市场。

陈和兴 黄欣美

相关资讯
    暂无相关...

栏目类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