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资讯

近年来,王鲍镇九令村优生态、美环境、兴产业,百姓生

2020/11/18 0:00:00 人评论 次浏览

王鲍镇九令村,名声一直很响。

毗邻吕北公路,王海公路贯穿全村,距扬启高速出口仅800米……

近年来,更是锦上添花。249亩的水产养殖基地,100亩的大葱种植园,充满科技感的农业瓜果科技示范园……九令村走上了一条“生态美、产业兴、百姓富”的乡村振兴之路。

乡村风貌焕然一新

在九令村走一走,最直观的感受莫过于绿波荡漾、花草芬芳,乡村风貌焕然一新。

东西走向的王海公路贯穿全村,房屋沿河而建,村域内农、林、路、河、塘布局合理。每到节假日,村民王建辉都会特意从暂居地赶过来,看看自己新家的建造进度。他说,新房子设计得很贴心,门前小菜地,门后小花园,乡村生活和城市生活融为一体。最重要的是电话、网络等生活必备设施全部到位,就连垃圾桶都有统一规划。

不仅农民住房全面提升,而且依托原有的生态资源,新建了村民活动广场、党建主题公园等公共设施。每逢夜晚,村委会门前的大广场成了当地村民的休闲好去处。“现在这里风景好,环境美,我们经常来。”音乐声里,一群老年人跳起了广场舞。

原来的九令村可不这样,上世纪90年代初,一些村民乱搭乱建,生活污水、厨余垃圾未经处理直接倾倒,环境不断恶化……近年来,九令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,拆除多年违建,修复自然生态,人居环境提档升级。“我给现在的生活打满分!”退休赋闲在家的李建兰说。

二三产业比翼齐飞

幸福生活从何而来?回顾九令村的发展历程,九令村党总支书记马卫锋认为,最主要是产业振兴。

上世纪80年代初,借着改革的春风,九令村积极发展集体企业,完成了最初的资金积累,迈出了产业振兴的第一步。

“本世纪初,政府引进水产养殖项目,九令村因为诚实守信、服务到位,成功将项目收入囊中。”马卫锋说,2008年,九令村招引了首个水产项目,拉开了产业发展的序幕。随后,大葱种植基地、农业瓜果科技示范园等一批优质项目,争先恐后般成长了起来。

从2012年至今,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,九令村盘活闲置集体土地,依托当地原有的生态资源,2018年由集体出资打造了九令村家政便民服务中心和休闲文化中心,实现了三产和二产的比翼齐飞。

“乡村景色变美,产业也在升级。”马卫锋说,通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、优化农产品结构、充分激发农业发展内生动力,为农业强、农村美、农民富提供了持续有力的保障。

家门口就业两不误

九令村里,占地200亩的农业瓜果科技示范园项目建设正酣。村民秦雪冲(化名)说,这里不仅有九令村的未来,更承载着他全家的希望。

前几年,秦雪冲一家人靠守着几分责任田,勉强维持温饱,2009年妻子不幸受伤,看病欠下了10多万元。秦雪冲只好外出打工,但一年下来,也只能维持一家老小的日常开支。

2013年,当地大力发展乡村经济,秦雪冲看到了机会,返乡在村里企业上班,头一年就挣了4万元,没几年就还清了外债,摘掉了穷帽。“家门口的饭碗越端越稳。这两年在基地上打工,既学到了技术,又挣了不少钱。下一步,我打算跟着村里新引进的瓜果示范基地一起搞乡村游,自己当老板,真是越干越有劲。”秦雪冲说。

“生态环境是咱的软实力,加上产业发展这张‘金名片’,咱们老百姓不怕没饭吃。”这是马卫锋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

村里投资400多万元建起1980平方米的村便民服务中心,村内道路硬化率、自来水和有线电视入户率均达100%。九令村先后被评为“江苏省水美乡村”“江苏省绿化村庄”“南通市文明村”。

“依托产业发展和生态资源,100多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。钱包鼓了,村子美了。”马卫锋信心满满地说,“好风景,好产业,好日子。过去我们是辛辛苦苦熬日子,现在是红红火火奔日子。”2019年九令村总资产达500万元,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万元。

黄欣美 鲍俊杰 薛浩然

相关资讯
    暂无相关...

栏目类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