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不胜收的军山胜景
12月7日,驱车行驶在南通崇川区滨江片区,眼前层峦叠嶂,竹影婆娑,农家民宿鳞次栉比。美丽风光如画卷般地在徐辉和朋友们的身旁展开。“置身于滨江片区的生态廊道,领略诗和远方,这种感觉好极了!”徐辉说。
徐辉是一名工程师,长期生活在上海,这次滨江之旅让他心生“留”念:欣赏滨江这么美的景色,想在这里长住,甚至把工作室也搬来。
为滨江“怦然心动”的不只是徐辉一人。“几年没见,感觉军山长高了。”常州游客苏凯华10月重游滨江,发现位于滨江片区的军山景致已与记忆中大不相同——山水间,百亩森林秋霜尽染,如同铺展的一幅绚丽油画,深吸一口气,清凉江风不时地送来隐隐花香,顿觉心旷神怡。“虽是‘老景点’,但蜕变的军山,还是很让人着迷,诗画里的美景回来了!”
这是滨江片区“颜值”的再提升,也是滨江保护治理工作书写的绿色新篇章。
南通滨江段,既是江面开阔的风景绝佳处,也是不可多得的优质岸线,为城市发展立下过汗马功劳。多年来,南通滨江段周围集聚起大批临港企业,隔阻在城市与长江之间,使南通“滨江不见江、近水不亲水”。60岁的军山村村民杨海鑫记忆犹新——20年多前,这里掀起开发热潮,“起风扬尘灰,污水随处流”,不仅风景全无,生态环境一度遭到了破坏。
“五山是南通的地标,滨江是南通的特色。没有特色,何来发展?”2016年起,当地政府壮士断腕,打破僵局——以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工作为切入口,203家“散乱污”企业关停并转;拆除河道周边各类违建6.5万平方米;退出沿线港口货运功能、腾出修复岸线12公里,并按照“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”的理念,系统推进生态修复工程。
经过不懈努力,滨江片区筑起了一道“绿色”防线。“这其中,生态廊道的建设令人印象格外深刻。”滨江片区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,滨江片区是南通市2020年“突出做大做强做美中心城市,优化中心城市空间及功能布局”的重点片区之一,功能定位为“城市客厅、国际街区”。为此,滨江片区建设指挥部紧紧围绕“滨江景观6月底开工,下半年片区全面进入施工期,年底初具形象”的年度目标,坚持高起点规划、高标准设计、高质量建设、高水平管理,统筹推进滨江片区各项工作任务。
在项目方案确定初期,指挥部多次组织中建八局、上海市政设计院设计人员步行探勘,反复探讨方案设计,力求实现多留“绿色”、少留“遗憾”。滨江景观带岸线长度约3.8公里,其中,约18.66公顷的生态花海区采用最少化设计,种植一串红、孔雀草、粉黛乱子草等植被,将其改造为人们可以参与其中的花海,成为以长江为背景的浪漫取景地。
打开了“死结”,也打开了港口与城市发展的新局面。生态修复完成后,南通滨江地区“面向长江、鸟语花香”的美景,引来了招商局集团,将投资打造集时尚休闲、滨江旅游为一体的江海邮轮港和南通外滩。在苏通大桥旁新建的通海港口2018年6月底开港运营,去年即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13.6万标箱,同比增长70.9%,跻身全国内河港口前三强。
“我们计划到2022年,年吞吐能力达到200万标箱,远期达到400万标箱。”通海港口有限公司董事长吕东芹信心满满。
黄欣美 鲍俊杰 王海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