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皋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
由南通市委宣传部牵头、各沿江县(市)区融媒体中心共同参与的“绿色生态沿江行”融媒体新闻行动,12月4日在如皋市长江镇金岛生态园启动。
此次新闻行动重点围绕沿江生态绿色廊道建设、非法码头关停、长江十年禁渔工作、长江禁止非法采砂、优化沿江产业布局、美丽南通建设等主题开展宣传报道,充分展示各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、视察南通重要讲话指示精神,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,转变发展方式、优化发展思路,推动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和显著成效。敬请关注。
初冬的如皋长江镇,阳光倾泻在长青沙北侧夹江水道上,江水平缓流过,泛起粼粼波光。从沿江公路一道口驶向江堤,沿着这条夹江水道行驶,目之所及,江面整洁,路面平坦,尽管因为季节原因看不到绿色风景,但空气中一样弥漫着清新。近年来,如皋市长江镇党委遵循习近平总书记“共抓大保护,不搞大开发”理念,谋长江保护,促绿色发展。
码头拆除,绘出绿色生态岸线
长青沙,四面环水的江心小岛,位于江苏如皋南部,是万里长江溯流而上的第四大岛,夏日里岛上林木花草繁盛,绿意融融景色迷人。“我每年都会带一家老小到岛上来玩,尤其是春天油菜花开的季节,岛上起伏的金色花海不输给热门景区,江边滩涂上捉蟛蜞,吹吹江风十分舒心!”如皋融媒体中心吴志巧说。
如今的长青沙是如皋人眼中的长绿宝岛,几年前,江边连排的非法码头,飞沙走石,寸草不生。近年来,如皋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共抓大保护,不搞大开发”重要指示精神,立足绿色发展理念,谋划方案综合施策,从拆除非法码头开始,推进长江岸线如皋段全面复绿,修复生态。
“推进沿江非法码头专项整治工作从2016年开始,目前,如皋已全面完成沿江非法码头拆除工作,并于2019年4月份顺利通过了省和南通整治办的‘回头看’验收。”长江镇综合执法局副局长于永建说到。据介绍,除了拆除沿江非法码头,如皋市还根据《关于如皋长江大桥海事手续不完备整改工作的专题会议纪要》精神,投入243万元对如皋长江大桥和长青沙大桥之间的水域进行封航,彻底杜绝了非法码头整治死灰复燃问题。非法码头的拆除,让长江岸线恢复了7.7公里自然岸坡,面积达63.8万平方米。
为了提升岸线的“含绿量”,2019年3月,如皋制定了沿江岸线整体绿化造林方案。在江堤外9米宽的区域覆土植树,全力把沿江岸线打造成生态岸线、亲民岸线。采用该方案,如皋打造出了长江二桥南侧新建的面积达102亩的大桥公园,该地块原是大桥建设工程部,刚来的时候到处杂草丛生、满地建筑垃圾。经过10台挖土机10天时间的清障平整,才使得这块地又“活”了起来。现在站在大桥旁一眼望去,一排排树木顶着江风傲然挺立,令人心旷神怡。此外,如皋还采取了全面补植更新的方式进行堤防退化林修复工作,修复面积277亩,构建了岸绿、水清、景美的生态景观。
污水 “上岸”,守护一江清水
12月4日下午15:10分左右,海油888南通港船船主刘明昊,正通过“北斗船舶生活污水接收装置”进行生活污水处理。刘明昊告介绍:“有了这个设备方便多了,我们定期把垃圾、污水送到这个服务区处理,水里的污染物少了,长江的水质变好了,我们看着心情也舒服多了。”
岸绿了,水也要清。48公里的长江岸线是如皋的“黄金水道”,为使江上过往的船舶不再乱排污水,如皋市统筹规划建设靠泊船舶污染物接收、转运及处置设施,建成了位于长源物流码头的如皋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。
如皋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成立于2019年8月,建设内容包括“四站一基地、两船一平台”,是一座能够提供“商务+政务”服务功能的水上综合性服务区。如皋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现场负责人何金华说到,“四站一基地”即绿色航运服务站、绿色船民服务站、绿色应急服务站(含洗舱站一座)、绿色能源服务站(规划LNG加注站一处)和小型到港分流船舶待泊基地。“两船一平台”则是指建设纯电推进环保接收船和交通船各一艘,并开发一个服务区智能调度系统APP平台。
去年,在充分学习借鉴其他内河水域船舶生活污水处置先进经验的基础上,如皋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坚持“绿色、智能”理念,在全省率先引进了北斗船舶生活污水接收装置。运行近一年来,成效显著。“该装置结合北斗物联传感技术,实现全过程闭环监测和环保大数据监控,有效避免港内作业船舶污水偷排、漏排。” 何金华说到,自2019年8月运行至今,如皋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共接收内河船舶生活污水共计1122.47立方(船舶3203艘次),生活垃圾132.8966立方(船舶6357艘次)。
退捕复湿,奏响致富新曲
金岛生态园位于长青沙岛东风滩,近两年得益于长江岸线如皋段的自然生态涵养,树青水秀的岛屿风光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游客。“非法码头整治后,一年不到我们金岛生态园的入园游客就达到了38万人次。”游客中心主任姚燕燕介绍说。
为了让长江生态系统真正恢复,如皋市在恢复其内在活力上下足了功夫,让渔民退捕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。经过长期努力,共核定持证退捕渔船31艘,涉及31户,共95人,补偿资金达1955.92万元。拆解各类渔船118艘,网具全部收缴,报废处置网具106吨,全面完成长江如皋段水域退捕补偿工作。此外,相关部门还积极开展禁捕专项行动,严厉打击长江非法捕捞行为。在退捕禁捕的同时,如皋还新建了6个湿地保护小区,并在省级重要湿地开展标识标牌制作和安装工作。
为了让退捕后的渔民不愁生计,如皋市鼓励渔民转业转产,积极开展渔民转型发展培训。高富林就是成功转型的一个典型。今年4月,一家测量公司找到他,请他帮忙进行码头测量,凭着多年水上生活经验,高富林看到了开展长江交通服务的新机遇,于是他便发动合作社另外8名退捕渔民,用补偿款和积蓄凑齐了200万元注册资金,成立了一家船舶服务公司。听说渔民要自主创业,渔政农业执法大队第一时间牵头人社、海事等部门进行帮助指导。
“政府部门在企业设立审批和服务保障船建造审批方面,给予了政策扶持,包括审核优先、流程加速等。从5月有创业想法到6月办好证照,只花了一个月时间。” 高富林介绍,市里还承诺给予15万元的3年无息贷款,解决退捕渔民创业起步阶段资金周转上的困难。
尽管公司的首艘服务船还在建造,由渔民转型的员工也还在培训,但由于船舶服务需求量较大,有不少业务已主动上门洽谈。“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船舶提供后勤保障服务。”老高说到,发展方向是作为码头测量和维修的服务船、补助船,以及作为大型货船的交通船进行物品采购、人员接送等。如今的老高踌躇满志,对未来充满信心。
陈小菊 王海兵